2025-04-27
IDOPRESS
5月1日起,杭州将全面停止电报业务,全国可提供发报业务的城市将只剩北京。对于杭州最后的电报员任宏,和电报44年的缘分,还剩最后4天。
这里是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惠兴路9号,清晨七点半,春风柔软,树影斑驳。60岁的电报员任宏提前一小时到岗了。
距离杭州全面停止电报业务还剩4天。这家距离西湖畔几百米的电报报房,几个月来收获难得的关注。在熟悉的15平方米小隔间里,对着熟悉的泛黄的铁皮柜、熟悉的老式办公桌,任宏已经连续工作了二十多天。久违的,是桌上两大摞、一千多封等待发出的电报。在这轮热潮之前,任宏和同事一年经手的电报数量不过二三十封。
也是因为电报,这些日子,3公里外的中国电信杭州武林广场营业厅热闹得像几十年前。任宏见识过电报的最高峰,那是1981年,初中毕业的他通过招考成为杭州市电信局的一名电报员。在电报的黄金时代,任宏和300名同事24小时不间断轮班。工作最忙时,他每天要处理近200封电报,平均2分钟就要发出一封。
△20世纪80年代的任宏
电报多重要,电报员多重要!要捧住人人艳羡的饭碗,得有人人服气的本事。还没成年的任宏要过的第一关,是啃下《标准电码本》上的汉字编码。每个汉字对应4位数编码,为期半年的培训后,要背出3000个汉字才能上岗。“开始时只能死记硬背,越背越熟,到后来,我看到数字就知道中文。”任宏说。
时间在惠兴路9号过得格外慢。任宏记得,上百台BD055型电传打字机同时工作,伴随键盘噼里啪啦的敲击声,打孔纸条被机器缓缓吞吐;他也记得,老式发报机发出“嘎达嘎达”的声响,盖不住传送带里的齿轮噪声。
任宏记得这些时刻,因为这些时刻也是他的人生。
△1987年的电报程控机房